返回首页

汇聚智慧 助力创新能力提升︱聚焦年会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有一条‘死亡之谷’,很难克服。我们的一些实验就是希望通过样板工厂在‘死亡之谷’中探索出一座‘铁索桥’,去跨越它。”

在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举行的2022中国科技智库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作主旨报告《基础创新 科技强国》,从物理词义和相对论的奥秘展开,分析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聚焦基础创新、助力科技强国的经验。他表示“希望打造一个环境,促进科技界和产业界的对话”,探索那座“铁索桥”。

王恩哥院士作主旨报告

本届论坛以“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目标下我国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使命与责任”为主题,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人才高地建设、“双碳”战略实施等主题开展交流,凝聚智慧。

“智库论坛是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的重要平台。”论坛主持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申金升表示,希望通过论坛不断拓展智库的朋友圈,构建互惠合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增进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搭建互通有无的智慧平台,为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提供助力、多作贡献。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申金升主持论坛

几个关系:破除瓶颈提升效能

“我国发展到当前阶段,科技实力、经济实力都有了较好的积累,但确实也面临更强的内生动力和更大的外部压力,在这样的内外双重需求下,我们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愿景——科技自力自强。”

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马名杰分析了实现这一愿景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的关系,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的关系,科技领先和保障安全的关系,新型举国体制和创新生态系统的关系。

要处理好这些关系,让国家的创新体系和治理效能迈上更高水平。马名杰认为,最根本的是破除一些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他提出要关注四个方面。

一是技术动态差距。区别于静态差距,动态差距更关注一个国家的科技投入水平,一个领域行业技术迭代的速度、技术变革的机会,以及获取关键核心技术的难易程度。在国内外的交流合作中,引进设备、突破技术、获取专利是收获,更重要的收获应该是掌握“Know-How”。

二是资本密集度。他解释说,“高昂、长期的研发投入是制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重要障碍。密集度越高,后发国家的追赶难度越大。”

另外两个方面则更加核心和关键。其一是用户和市场需求复杂度。市场需求属性不同是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卖给谁、谁来用,对于某项技术能否实现国产化、进展快慢非常重要”。其二是产业生态复杂度,全球分工水平和产业生态复杂度决定了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成功的难度。

马名杰表示:“当前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要求我们在体制机制的设计安排和政策规划中必须处理好这些问题,进而才能有效促进国家科技进步,自立自强,安全可控。”

中国科技智库论坛现场

典型案例:践行开放环境下的新型举国体制

为了总结创新经验、继续开拓进取,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劲剖析了我国自主创新的成功范例: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

“中车集团探索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组织模式的实验框架,践行了一种开放环境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培育以央企为主导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陈劲带领课题组经过深入调研,总结出中车集团在工程以及工程管理中的8条自主创新经验。

一是使命驱动。充分体现以国家利益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工程使命观。二是以整体观为核心。以工程哲学指导,以整体观、统筹观等中华文化为特色,进行科技创新工作的整体谋划。三是以体系为关键。工程管理从传统的系统观向体系观转型。四是以核心科技、硬科技为基础。着眼关键核心的“卡脖子”技术的破解和原创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突破。五是以数字科技为支撑。大数据、仿真模拟等数字技术在现代工程中大量使用,提升了科技创新效率。六是以平台、生态为特征。现代工程管理模式从传统的集团化管理向开放共享的创新联合体和生态系统演化。七是扎实的工业文化。特别是科技创新工作与企业的精益生产、高水平质量管理相结合,形成强大的工程科技创新的文化基因。八是以人为本。“自主创新要成功,还是靠人才。中车集团非常强调工程科技人才的创造力,打造人和工程的和谐共处之道。”陈劲认为。

“自主创新就是企业技术积累,以及技术持续创新的过程。”陈劲分析,中车集团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核心,整合了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资源,构建了从技术研发、测试、验证孵化服务到产业投资和产业企业大规模协同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是一种系统性的新型举国体制。

他强调:“这样发展融合是非常有意义的。”

建言献策:从自主创新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跃升的关键是组建和发展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为加快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与发展,保障我国从自主创新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跃升,与会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建言献策。

依然以中车集团为例,陈劲表示:“我国正从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迈进,从根本上实现自主创新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跃升的关键,是组建和发展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形势下,要做好相对应的任务鉴定和科学评价。”

同时,陈劲提出了相关建议,如进一步实施好、完善好新型举国体制;既要重视对重大科技项目和科学计划科学工程的总体布局,也要强调市场化机制的运用;重视战略科学家的培养和引进;开设人才特区等。

中国科协十届全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荣平分享了两个观点:中国持续快速发展正改变全球创新发展格局;创新驱动数字转型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

“创新驱动数字转型正在改变世界,且已经达到了巨变的程度,所以我们称之为‘范式转变’。它会深刻改变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发展、社会服务、环境发展、文化发展的范式。”穆荣平还分析了未来中国创新驱动数字转型发展的愿景和政策取向:

创新动力,从需求拉动转向愿景驱动+需求拉动;政策范式,从创新政策转向创新发展政策;创新体系,从跟随型国家创新体系向引领型国家创新体系转变;创新能力建设,从强化个体能力向强化系统能力转变;创新枢纽,从培育经济中心向培育创新枢纽转变;数字转型的范围从数字经济向数字中国拓展。

马名杰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角度提出几点建议:构建定位清晰、基础扎实、协同合作的科研组织体系,完善国家使命和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需求凝练和决策,建立符合科研规律和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支持的新机制,营造鼓励潜心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优化成果转移转化,完善与新阶段要求相适应的创新政策。

来源:中国科协信息中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